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

通信专家唐敬雄:4G发展面临频谱拥挤的问题
来源:互联网   发布日期:2014-11-26 14:32:08   浏览:18963次  

导读:2013年12月4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正式发放了第四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(即4G牌照),标志着中国电信产业正式进入了4G时代。 一年以来,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TD-LTE的商用部署工作,在短短的10个多月时间里,中国移动以精品...

2013年12月4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正式发放了第四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(即4G牌照),标志着中国电信产业正式进入了4G时代。

一年以来,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TD-LTE的商用部署工作,在短短的10个多月时间里,中国移动以“精品网络”为标准建设完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,累计建成4G基站57万个,业务覆盖终端产品研发、测试、生产和销售各个阶段,面向客户推出多种特色服务,帮助客户快速使用4G业务。

截至2014年10月底,中国移动4G客户数已突破5000万,提前60余天完成年度客户发展计划,4G发展进入快车道。

值此4G时代开启周年之际,移动LABS特别推出4G周年系列专访活动,专程走访了IT厂商、开发者、行业观察家和普通用户,听听他们畅谈一下4G对我国各行业带来的巨大影响,4G为各行各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4G为用户生活带来的真真切切的改变。

本期我们有幸采访到了通信专家唐敬雄。听听他对4G有哪些独到的见解。

移动LABS:您觉得4G的推广对我国通信行业有哪些重大意义?

唐敬雄:TD-LTE作为我国首次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移动通信标准,在政府、运营商、产业链各环节的多方支持和努力下成为国际标准,得到了国外厂家和运营商的认可,实现了中国通信行业从跟随、追赶到领先的角色转换,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国际标准中拥有完整系统的话语权,突破了国外企业的专利封锁和讹诈,从设备到终端再到芯片,创造了我国通信行业的一个繁荣期。特别是终端层面,由于拥有自有专利,进入门槛较低,带动了中国的芯片业水平大量提升,给众多国内手机厂商提供了发展智能手机的良好机遇。从而是通信企业可以为用户提供低成本实现高速、宽带的移动通信服务,也带动了国内TD-LTE生态系统的繁荣。

移动LABS:您觉得4G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巨大影响?

唐敬雄: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讲

1、TD-LTE网络以其高速率、大容量、低比特费率和基于IP地址等优点,实现了移动通信从窄带通信全面发展为移动宽带通信,可以极大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加强了人人,物物和人与物的沟通在中国经济转型、传统工农业技术改造和扩大信息化消费中将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。

2、TDL的特性使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体验更加良好,必然推动电子商务、电子支付、社区服务等各类触网应用的蓬勃发展,必然出现更多的服务类型和服务范围。

3、使移动远程医疗和诊断成为可能,能极大提高县城及乡镇的医疗服务水平,降低治疗成本。

实现智慧城市的有力推手,用户终端的宽带化,使智慧城市的应用能更贴近用户,信息采集和分析的适用面更为广阔。

4、物联网和车联网的应用有了高质量的骨干网络。

移动LABS:作为业内专家,请您谈一下中国移动在4G发展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?

唐敬雄:在4G发展过程中,中国移动作出了巨大贡献,具体表现如下:

1、在标准制订和国际化方面,中国移动作为中国通信企业的代表,联合上下游产业链和国外运营商,通过不懈努力,终于使TD-LTE成为LTE的两大标准之一。

2、中国移动在全国的大规模建网与推广,给了产业链极大的信心,使他们能共同投入到TD-LTE的产业发展中来。

3、中国移动持续不断地开展网络建设与试点,积累了TD-LTE的网络规划、运营和优化经验,为其他运营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.

4、在终端方面,中国移动通过自己拥有的庞大的用户群,吸引厂家加入TD-LTE的终端生产,能及时发现问题,了解用户的使用情况,及时指导厂家进行修正。

5、中国移动提倡的开放平台建设,可以促进移动互联网各种应用的推广应用。

移动LABS:您觉得4G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?

唐敬雄:1、预计在2020年前后,移动数据流量将增加1000倍,目前TD-LTE的发展事态良好,市场前景广阔,但马上面临着频谱拥挤的问题。特别是今后VOLTE的普及,中国移动拥有的频率资源明显不足。

2、网络规划是网络建设的难点,目前由于市民的环保意识增强,担心电磁辐射的人越来越多,所以基站建设的选址达成率较差,必然影响今后的网络容量。

3、TD-LTE目前属于已经建成的高速信息公路,但是目前能充分利用其特性的应用还是偏少。

4、目前各种规范仍在完善中,设备的兼容性值得注意。

赞助本站

人工智能实验室
AiLab云推荐
展开

热门栏目HotCates

Copyright © 2010-2024 AiLab Team.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   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公司动态 | 免责声明 | 隐私条款 | 工作机会 | 展会港